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精神文明建设简报 第4期

发布时间:21年04月05日 信息来源: 编辑:米洁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米洁

精神文明建设

第4期

中央文明办 2021年2月25日

  〔工作交流〕

  重庆开展春节“六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延安用“新时代·新民歌”唱响文明实践

  象山三措并举扬新风

  寿光“敬老饺子宴”宴出新风尚

重庆开展春节“六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2021年春节期间,重庆市文明办组织各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开展送理论、送健康、送温暖、送欢乐、送平安、送新风等“六送”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喜庆、祥和、文明、温馨节日氛围。

  一、宣讲志愿服务“送理论”。组织党员干部、新乡贤、百姓名嘴等志愿者2万多名,采取“微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为村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工解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讲解低保、医疗、住房、就业等利民惠民政策。荣昌区、南川区等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村院坝,开展“小院讲堂”“坝坝加油站”活动,为村民宣讲理论、讲解政策、传技术,让群众在家门口为思想充电、为梦想加油。

  二、防疫志愿服务“送健康”。组织志愿者深入景区、车站,开展防疫知识宣传、体温监测等服务,指导群众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结合就地过节有关要求,组织志愿者深入城乡社区、企业单位,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引导务工人员就地过节,耐心细致做好群众特别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情绪疏导和帮扶工作。各区县组织医疗志愿者开展健康体检、保健咨询、送医送药等服务,帮助群众健健康康过新年。

  三、关爱志愿服务“送温暖”。开展“暖冬行动”,组织志愿者在机场、车站、码头等,为旅客提供咨询引导、便民利民、应急救援等服务。开展“冬日针爱”活动,发动爱心单位、志愿者为留守儿童编织围巾、帽子等爱心织物,捐赠书籍、书包、羽绒服、玩具等价值80多万元的爱心物资。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为重点,广泛开展“冬日阳光·温暖你我”“邻里一家亲”等活动,帮助群众置办年货、打扫卫生,营造互帮互助、团结和谐的邻里氛围。

  四、文化志愿服务“送欢乐”。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规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文化志愿者广泛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举办非遗节目展播、群众文艺汇演、全民健身、阅读推广等活动3700多场(期),为群众赠送春联福字、家风家训等作品230多万份。用好重庆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发布优秀影片、文化作品、微视频等1500多部。

  五、社区志愿服务“送平安”。组织社区志愿者参加社区治安巡逻、禁赌禁毒和防范违法犯罪等工作,发放防诈骗、防盗窃、防事故和燃放烟花爆竹等宣传资料。组织消防志愿者开展消防演练、宣传、巡查等活动,帮助群众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应急志愿队伍建设,组织应急志愿者到车站、公园、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应急演练,普及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应急处置知识。

  六、文明志愿服务“送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工作,广泛开展“吃得文明”“行得文明”“干干净净迎新年”等主题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宣讲、院坝会,深入背街小巷、社区楼院等,整治“脏乱差”,清除“卫生死角”,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重庆”活动,在380多个景点设立志愿服务岗,开展咨询引导、文明劝导等服务,让游客过文明年、欢乐年。

延安用“新时代·新民歌”唱响文明实践

  陕西省延安市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打造“新时代·新民歌”载体,用文艺方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良好效果。

  一、抓作品征集创作。把活跃在农村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织起来,大力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支持编排创作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2019年以来,征集反映新时代、新思想、新生活的词曲、舞蹈、语言类节目530余件、新民歌词曲491首,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30件,以市委文明委的名义表彰奖励。为激发群众参与“新时代·新民歌”创作热情,采取“政府投一点、企业捐一点、精神文明先进集体赠一点、爱心人士赞助一点”方式,共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1500万元,用于扶持奖励优秀民歌和文艺作品。

  二、抓人才队伍培训。推荐选拔乡土文艺爱好者、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歌手等到中央音乐学院进行短期进修学习,提高乡土人才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与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名家、优秀师生“一对一”结对子,为全市文化持续繁荣注入新鲜血液。加强“校校合作”,邀请中央音乐学院知名专家教授到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讲座、培训班,培训各类人才2万余人次。请中央音乐学院派优秀学生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蹲点开展支教、培训、创作、演出等文明实践活动。

  三、抓民歌普及传唱。将“新时代·新民歌”优秀作品向中央音乐学院选送推荐,其中17首经改编创作,在“我是延安”APP每两天推送一首,不断提高影响力和传唱度。同时,组织开展群众竞赛活动,依托全市13个文明实践中心、77个文明实践所、752个文明实践站,采取“专业人员先学先唱、干部职工带头领唱、志愿者指导教唱”的方式,带动群众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想唱就唱、唱得响亮,让党的创新理论潜移默化地入脑入心。

象山三措并举扬新风

  浙江省象山县把深化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重要内容,从载体抓手、示范带动、考核测评、资金保障等方面细化落实举措,着力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一、农村四会育风尚。以红白理事会、家庭联盟会、乡贤参事会、道德评议会为载体,开展以“善念传播、善风培育、善举践行”为主要内容的“善行象山”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最美象山人”“象山县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推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成立新时代理论政策宣讲团、文艺骨干传播队、精神文明引导队、技术骨干指导队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新乡村宣传教育、道德提升、典型引领、文明提升、文化惠民等行动,成立县家风馆、村史馆、道德模范工作室,开展“立家规,扬家风”、文化讲堂等活动,提升农民思想道德水平。

  二、文明指数测成效。建立以文明指数为统领的乡风文明示范线、农村环境卫生、农民诚信等三个指数测评体系,从农村环境、民风、村风等不同层面,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季度开展一次标准化测评。目前,文明指数测评体系已在全县114个市级以上文明村推开。年度平均分低于75分的村民,在村内办酒席要按市场价收场地费,在村公共停车场停车要收费,评优入党等也受影响;考核分优秀的村民,可享受一定额度的无担保、无抵押、低利息贷款等权益。

  三、实践基金作保障。县级层面,发挥“善行象山”基金作用,健全道德模范关爱与帮扶机制,扩大礼遇内容和覆盖面,树立好人好报、德者有得价值导向。村级层面,村村成立“善行基金”,以“积极劝募、捐款自愿”为原则开展募捐,用于重大病患、贫困学生、困难户、残疾人、弱势老人等生活救助,常态化推出村重要项目认捐。截至目前,全县388个行政村(社区),基金创建率达到100%,村民参与募捐率超过66%,邻里守望、互帮互助成为生活常态。

寿光“敬老饺子宴”宴出新风尚

  山东省寿光市从群众关心的日常“小事”入手,探索推出“敬老饺子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让老人感受到尊重,让子女感受到孝道,让群众感受到温暖,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弘扬了文明风尚。

  一、点上抓突破。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选择北关村、惠民村2个村先行先试,由村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队,为80岁以上老人举办“敬老饺子宴”,组织村里老年人一起吃饺子、拉家常、忆往事,深受欢迎,周边村纷纷响应。市文明办顺势引导,征集编写“孝德教育读本”,免费发放24万册,覆盖到所有村居。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讲,组织“寿光好人”“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形式,全力讲孝德、树孝贤、倡孝行,推动“饺子宴”在全市全面铺开。

  二、线上抓推动。为防止攀比浪费,对举办“敬老饺子宴”进行规范:举办频次上原则上两月举办一次;年龄要求上以80岁为基准,也可结合老人人数和集体经济等实际适当扩大范围;资金筹集上采取村集体资金列支或爱心捐助等形式解决;场所选择上尽可能安排在文明实践站或村民家中。2020年起,将“饺子宴”开办情况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并作为各级文明村镇推荐评选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市已举办5000多场,参与志愿者8万多人次,惠及老年人20多万人次。

  三、面上抓拓展。结合老年人所思所盼,指导各村(社区)、各志愿服务组织结合“饺子宴”嵌入开展送理论政策、送戏曲舞蹈以及义剪义诊等活动;鼓励拓展举办80岁以上老人“生日宴”,由村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上门送蛋糕、拉家常等;倡导增设“幸福餐厅”,为老年人提供一元餐、免费餐,目前已设立46个;鼓励设立“孝老敬老基金”,发动文艺志愿队给老年人送“寿”、送“福”、送金婚照,等等。“敬老饺子宴”从最初单纯“吃饺子”,变成了“文化宴”“文明宴”“感恩宴”。